2025年7月4日至6日,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市新型显示上游器件与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立体图像技术学术会议(SIDI 2025)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近300位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三维成像与显示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为推动立体图像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乔文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教授通过线上视频发表致辞。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教授,以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三维成像与显示专委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琼华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深入且全面地分享了立体图像技术的前沿见解与深刻思考。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共安排了12场高水平的特邀大会报告,系统呈现了从基础理论探索到关键技术验证的完整学术研究体系。我院陈林森研究员受邀作题为《光场重构与微纳制造:研究与应用》的专题报告,分享了该领域的前沿进展。大会报告内容广泛,既深入探讨了光场调控、3D光场显示、光场重构与微纳制造、多光谱遥感立体成像及数据处理等前沿理论,又紧密结合AR/VR、智能驾驶、园林立体视觉、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的产业化实践。与会专家围绕“理论创新-方法突破-技术验证”的研究路径,展开了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交流。
围绕新型显示技术前沿领域,会议特别设置了“裸眼3D显示”、“全息显示与衍射光学”、“Micro-LED与激光显示材料和器件”、“液晶显示与器件”等4个专题方向共19场深度专题研讨会。会议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109场高水平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新型显示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探索。
会议同期举办了“创新成果展示区”,吸引了国内18所顶尖高校及领军企业的科研团队参展,集中展示了三维显示、人机交互、显微成像与发光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高效的互动桥梁,也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宝贵窗口,有力促进了立体图像技术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海信、上海天马微电子等显示行业龙头企业悉数亮相。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院产学研基地苏大维格展出的虚实融合空间透明显示设备,凭借其出色的交互体验成为全场焦点。该设备依托大面积纳米光刻、大口径高保真纳米压印及高显示性能的超颖结构计算模拟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图像光场在透明波导内的精准扩展调制,并在空间中呈现高质量的彩色成像效果,充分展现了我院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实力。
会议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特设“16个学生快闪报告单元”。该环节面向博士生、硕士生及优秀本科生开放,旨在通过限时5分钟的密集展示形式,为年轻学者提供高效交流平台,激发思维碰撞,发掘和培养显示技术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这一形式不仅提升了青年学者的学术表达与应变能力,也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高效发现优秀人才的窗口,推动新型显示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闭幕式上,专委会副主任刘越教授总结指出:“本届会议展示了中国在立体图像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产业化应用均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强调,随着光场显示、全息光学与深度学习的深度融合,三维成像技术正经历从“单一显示”向“智能交互”的深刻变革,未来将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催生新业态。
作为本次盛会的重要承办单位之一,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度参与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彰显了我院在三维成像与显示领域的学科优势与影响力。会议的成功举办,为立体图像技术领域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深入的前沿理论探讨与跨学科协同创新,必将进一步推动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向纵深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升级贡献苏大光电力量。